宋朝宋神宗(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天下大旱,麦子绝收,大秋失种,百姓求雨不落,盼收无望。
为官清正的怀覃知府魏炳山看到这种情况后心急如焚,碾转不安。心想,老天爷要是再不下雨,继续旱下去,百姓怎么受得了呢。为了拯救百姓倒悬之急、垒卵之危,他便亲自率众前来白龙洞求雨。事有凑巧,行至中途,进到修武地界,适逢卫辉知府卜中关、山西泽州知府行新动也率众前来求雨,同僚相见少不了一阵寒喧,之后方知同为一事而来,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谋而合,不期而遇的巧合,实为天意。为了简便,经过商量,由怀覃知府魏炳山主持所有祈雨事宜。
第二天,三位知府各自率众,来到白龙洞前摆上贡品,燃起香火,众人屈膝下跪。诚心所动,午时临近,一阵狂风过后,浓云密布,三声巨雷响过,倾盆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只下得山上山洪瀑发,山下沟满河平。事后,有悟者惊奇地发现,若把三位知府的名讳并列用同音字横念竟成了“为百姓,秉忠心,三官洞”,随镌于石。人们为了不忘怀知府的大恩大德,选用上等好石,仿效知府的样子,锻造了三尊石像立于洞前,并将白龙洞的名字,按照三位知府的名字尾字音改称为“三官洞”。从此,三官洞的名字被传颂开了,白龙洞的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天长日久,加上人为的破坏,如今那块镌石已经不知去向,在修武青龙峡地界,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当年那几尊石像的残块。 (王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