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焦作市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地方民间文艺家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民间文艺家联系 ...【更多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厚重山阳 > 传说与故事 >

妙乐寺井口桶印的传说
2016-12-08 16:24: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听老人们讲,妙乐寺西北30米远的十字路口有一口水井,井口旁有块筛子大的红沙石,石上有个水桶印,是李三娘打水留下的。有人会问:李三娘何许人也,为何在这里打水?为何能留下桶印?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唐朝末年,北方沙陀族有个叫刘知远的青年,进京赶考路过武陟县境时被强盗劫去了盘缠。他走到妙乐寺门口,饥肠辘辘,饥饿难忍,就进寺里偷吃供品,被来烧香的李庄大财主李修元看见,问起他的身世去向,看他聪慧有志,因而收留了他,并将女儿三娘许他为妻。婚后在家住了满月,给他盘缠,让他继续赴京赶考。他考上了武举人,被派到太原府当了一名武官。
    太原府太守石敬瑭自立晋王,任命刘知远为领兵大元帅。刘知远整天领着兵马南征北战。
    不久李修元夫妇去世,其子洪信怕老婆,对老婆言听计从。老婆歹毒,嫌弃三娘,逼三娘改嫁。可三娘想着刘知远得第后会回来接她,因而不从;嫂子就虐待她,把她当奴仆使唤。她怀着身孕,也不让她休息,还叫她整天干活。这天,她正在推磨,一阵肚疼,孩子呱呱坠地了。当时,没有接生婆在场,三娘就咬断脐带,故给婴儿取名咬脐(即刘承祐)。嫂子夺过孩子扔到了沁河里。可孩子命大,竟在水上漂浮,不沉底。当时武陟县知县姓窦,人称窦公,他乘船过渡,看见此景,又听艄公说,那妇人是李修元的儿媳妇,扔的孩子是李修元闺女三娘所生。窦公就叫艄公把船撑到孩子跟前,救起了孩子,前往太原送给了刘知远。刘知远由于整天南征北战,照顾不了孩子,就请了一个老妪在府上照护。
    十几年后,孩子长大了。这孩子出城围猎,射住了一只白兔。这只白兔带箭奔跑,孩子一直追逐不舍。白兔到妙乐寺井边不见了。此时,三娘正好在井边打水,问起孩子身世。孩子说,他父亲叫刘知远,在晋王麾下当元帅。三娘问:“你娘可好?”孩子说:“我没娘。听爹说,我娘早死了。”三娘说:“你娘没死,我就是你娘!”孩子半信半疑。三娘说:“你代我给你爹捎个信,就说李三娘还在等他。”
    孩子回府与刘知远说了。刘知远是个有良心的人。他忆起当年穷途末路时,是三娘父亲把他收留并把三娘许他为妻。他同情三娘的处境,敬佩三娘的骨气和对爱情的忠贞。因而跟孩子一道来到妙乐寺井台边,与三娘相会。并把三娘带往太原。
    后来,刘知远杀了石敬瑭当了皇帝,称为后汉。李三娘被封为皇后。一年后,刘知远薨。刘承祐继位,封李三娘为太后。


                                         王光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孙二娘孟州开店的传说
下一篇:傅村的传说

分享到: 收藏

COPYRIGHT © 2016 焦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版权所属    技术支持:容大网络科技

地址:焦作市山阳区太行中路59号 电话:0391-3531098 【后台管理】

传真: 邮编:454100 邮箱: